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人民日報:中醫藥“國際范兒”越來越足
來源:中國中醫發布時間:2018-06-08點擊:5491次
圖為在科摩羅昂儒昂島拍攝的當地居民那蘇(左)及其家人。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組織的“青蒿素復方快速清除瘧疾項目”,先后在科摩羅實施,超過220萬人次參與。2014年,科摩羅實現瘧疾零死亡。新華社記者 呂 帥攝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明的精華之一。改革開放讓中醫藥更好地走出國門,在海外引發“中醫藥熱”,“國禮”針灸銅人刷屏、“拔罐印”風靡里約奧運會、青蒿素挽救全球數百萬人生命……傳統中醫藥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
中醫藥“走出去”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標準建設。在許多外國人的眼中,中醫藥是“神秘”的代名詞。不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用現代醫學的分析和循證方法來認識中醫藥的成分和作用已經成為可能,這也讓中醫藥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業內專家建議,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解碼傳統中藥的科學內涵,如藥效物質等,為國際社會認識、應用中醫藥提供科學依據。
中醫藥最大的作用是“治未病”,而“中醫藥+現代技術”也讓醫學從單純的“診斷治病”擴展為對個體整個生命過程的動態把握。比如在福建中醫藥大學,有一支年輕團隊把中醫和信息技術、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結合起來,研發出“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項目?!疤张摗笨梢酝ㄟ^面部信息器、聲音采集器、人機對答系統、脈象采集器等設備,采集體檢者的健康狀態信息。然后自動生成一份包括個人健康信息、五運六氣、生理病理特點、疾病風險預警、中醫健康狀態等定量判斷在內的健康狀態評估報告,同時還會提出個性化的養生調理方案,包括提示飲食有哪些禁忌,如何通過作息調養身體,適合什么運動方式,平時適合聽哪些音樂、喝什么茶等。這樣的形式有趣、好玩,尤其能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體驗,拓寬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面。
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醫藥對外交流提供了難得機遇。目前我國已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7個海外中醫藥中心,中醫藥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物美價廉療效好的醫療產品和服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藥企對醫療市場的壟斷。中醫醫療救治經驗也有助于進一步完善世界災難醫學體系,為降低災難危害、提高災難醫學的救治服務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辦法。
但與此同時,中醫藥“走出去”也存在產業鏈多、投資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的實際困難。對此,政府不妨嘗試設立中醫藥“一帶一路”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可持續發展,促進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
返回